拒绝“躺平”!疾控专家:关于无症状感染的这些事你必须知道

当前

我国新冠肺炎疫情波及地市范围增大

每日新增无症状感染者数量处于高位

面对奥密克戎

坚持“动态清零”,拒绝“躺平”

关于“无症状感染”

这些事你必须知道!

10日,国家卫健委的专家给出了权威解读:奥密克戎绝不是“大号流感”,它比流感传播得快、隐藏得深,而且始终在变异。采取什么样的防疫策略,不能只听某些声音,更不能简单抄国外的“作业”,而应该看长远、算大账。

这波疫情的病死率和重症人数虽然大幅下降,但这并不意味着疫情的威胁变小了。考虑到咱们国家庞大的老年人群体和相对紧张的医疗资源,“躺平”就等于拿很多人的生命去冒险,“躺平”就意味着两年多的抗疫成果前功尽弃,“躺”下了就真“起”不来了。

Tips

无症状感染者有两种情形

一是感染者核酸检测阳性,经过14天潜伏期的观察,也没有出现任何可自我感知或可临床识别的症状与体征,始终处于无症状感染状态;

二是感染者核酸检测阳性,采样时无任何可自我感知或可临床识别的症状与体征,但随后出现某种临床表现,即处于潜伏期的“无症状感染”状态。

无症状感染者存在传播风险

1、传播隐匿性

由于无症状感染者没有任何明显的症状与体征,在人群中很难被发现,无症状感染者导致的传播,预防难度较大。

2、就诊不主动

由于无症状感染者的症状轻微或不典型,感染者可能误认为自己没有感染新冠病毒,不会主动去医疗机构就诊。

3、难以被发现

由于存在检测窗口期,采用核酸检测和血清学检测方法难以发现全部无症状感染者,现有的无症状感染者主要是通过病例的密切接触者主动筛查、感染来源调查、聚集性疫情调查和对高风险人员的主动检测发现的,发现途径有限,尚有部分无症状感染者难以被发现。


一句话总结就是:无症状感染者没有明显症状,但具有传染性,而且传染具有隐匿性。疾控专家提醒公众:

日常生活中,不能放松警惕,要持续加强自我防护,养成勤洗手、戴口罩、常通风、不聚集、一米线、分餐制、打喷嚏掩口鼻等健康生活方式,尤其是进出公共场所、乘坐交通工具、进入人群密集场所时,要科学佩戴好口罩;积极接种疫苗,构筑免疫屏障;主动配合完成社区开展的核酸检测筛查,如个人核酸检测阳性后也不必恐慌,及时配合医疗卫生机构做好健康监测和隔离医学观察。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