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国垃圾分类的46个重点城市之一,武汉市目标2019年底行政单位、社区(村)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要分别达到60%和50%,2020年达到85%。在汉阳,有物业的新小区,无物业的老旧小区以及公共场所都有了基本操作模式。
5149户的澜菲溪岸社区
“社区+物业+环卫”
在汉阳四新街澜菲溪岸社区居民周菊萍家中有两个垃圾桶,一个放在厨房收集家中的厨余垃圾,一个放在客厅收集其他垃圾。
澜菲溪岸居民周菊萍:“平常菜叶子、瓜皮我都是丢在这里,然后可以回收的一些空瓶子、箱子我就会专门地装到一个箱子里。”
金地澜菲溪岸小区共有35栋,居民数量达到了5149户。如何让庞大体量的居民都参与到垃圾分类中,“社区+物业”走在了垃圾分类的最前面。
居民们说,每个月他们都可以在物业领取绿色、灰色两卷垃圾袋,分别用于厨余垃圾、其他垃圾的分类处理,每卷垃圾袋各有30个。
同时,小区11名楼栋管家成为“垃圾分类督导员”,上门手把手教居民如何进行垃圾分类;65名清洁员变身“二次分拣员”,在负责日常卫生工作的过程中,对小区垃圾进行二次分拣。
澜菲溪岸社区书记:“我们针对不同人群的垃圾分类宣传也不同。针对年轻人我们是通过物业的“享家”app,通过app他们就可以了解垃圾分类的知识;而老年人,我们呢考虑到发放宣传单页老年人也不一定会看,就以活动为契机,组织参加活动;而针对小朋友,我们与学校联手,形成宣传氛围。”
目前,在澜菲溪岸社区,垃圾分类居民知晓率达90%。除了发动居民,必要的资金投入和配套措施也要跟上。
在垃圾分类工作开展初期,汉阳区城管局拨付147.9万元各试点街道作为启动资金,并投入53.84万元购置2000个240升分类式垃圾桶投放到各试点小区,投入379.4万元购置4台新能源湿垃圾收集车,用于试点小区湿垃圾收运作业。
无物业的老旧社区
党员志愿者挑大梁
垃圾分类怎么做?有物业的小区探索出“社区+物业+环卫”的垃圾分类模式 那对于没有物业公司管理的老旧小区汉阳区也正在探索适合分类的可行模式具体怎么操作的呢?
在琴断口街七里一村汉钢社区,一群穿着“红马甲”的志愿者在垃圾桶边,帮助居民进行分类。
社区志愿者涂清玲:"我们的工作就是告诉居民,你的垃圾要怎么丢,哪些是湿垃圾、哪些是可回收垃圾等等,大部分居民还是配合我们工作的。"
依靠街道社区的党员干部和志愿者,调动辖区居民积极性是老旧社区探索垃圾分类工作的一大特色。
同时,为了鼓励居民积极参与垃圾分类,社区还将现有的“时间银行”模式逐步平移到垃圾分类中,实现垃圾分类积分兑换。
七里一村汉钢社区书记:"我们目前有一个志愿者时间银行的模式,我们准备把这个模式也引入可回收垃圾中,针对居民可回收垃圾进行积分兑换。同时针对社区中的垃圾回收点,进行上门回收垃圾。"
今年汉阳区开展垃圾分类的社区将增加至86个,每个街道要树立1-2个垃圾分类示范社区。 目前,汉阳区正在各个无物业管理的老旧社区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垃圾分类新模式,尽快推进垃圾分类全覆盖。
公共场所
各种宣传全面展开
在市中医院汉阳分院,大屏幕上播发的是垃圾分类的宣传片。一本由院区自行编写的《垃圾分类一册通》放在了导医台上,供前来就医的市民阅读了解。
武汉市中医医院总务科主任杜晓红:"我们通过编写这本册子,能够给给医护人员和市民都有一个了解垃圾分类的渠道。"
而在一楼大厅,每隔一段距离,就会设置一组蓝色可回收桶和灰色其他垃圾桶,并由保洁人员进行检查分类。
在地下车库,医院还专门设置了垃圾分类暂存间,里面存放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定期清运。
走进琴台大剧院演出大厅,一进门就能看到一块超大屏幕,里面播发垃圾分类的宣传片。通过这种方法,让广大观众熟悉垃圾分类。
《垃圾分类歌》
倒垃圾,倒垃圾,垃圾分类有意义,
要想城市更美丽,我们大家齐努力。
倒垃圾,垃圾环保就从我做起。
碧水监天绿色大地,幸福在你手里。
干湿要分开,啡色装剩菜,
蓝色可回收,红色最有害,能卖拿去卖。
财富变回来,有毒单独摆,节能又减排。
干湿要分开,啡色装剩菜,
蓝色可回收,红色最有害,能卖拿去卖。
财富变回来,有毒单独摆,节能又减排。
倒垃圾,倒垃圾,垃圾分类有意义,
要想城市更美丽,我们大家齐努力。
倒垃圾,垃圾环保就从我做起。
碧水监天绿色大地,幸福在你手里。
幸福就在你手里。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