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头版刊发《“代表工作室”(民生小事这样解决(35))》一文,聚焦汉阳区人大代表倾听群众呼声,回应群众关切,把“代表工作室”搬到马路上,用心用情为民办实事。详情请看????
武汉有条车友路,长不足500米,但每逢早晚高峰,车就挤成了“疙瘩”!于是,有居民在“武汉微邻里”APP上倒苦水。
没想到,几句“牢骚话”竟引起了汉阳区人大代表李华文、陈国艳的注意。俩人在现场蹲了一个礼拜,摸准了“症结”:原来,车友路是四个社区居民出行的必经之路。车流量大不说,商铺占道经营、车辆乱停乱放、不守交通规则等问题也十分突出。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俩人决定切实履行人大代表的职能,把“代表工作室”搬到马路上:召集附近居民、交通队、城管队等,现场议事,共商解决方案。
“建议把双行道改成单行道”“建议安装显示屏”……听说要解决堵车难题,附近居民纷纷聚拢过来,你一言我一语,踊跃献计献策。
众人拾柴火焰高。方案最终拿了出来:将8小时抓拍的摄像头延长至24小时;加大对路面车辆的巡查和执法;在人行道上加设停车场指示牌;引导车辆规范停车……
几番协调督办,意见逐一落实。
现在的车友路,秩序井然。“人大代表,代表人民。我们真正感受到了!”社区居民唐先生感慨。
近年来,区人大常委会统筹“线上+线下”双平台,线下阵地向选民延伸贴近,线上平台直通选民不断线,打通代表回选区“最后一公里”,“全时段”收集群众意见,实现联系群众“不打样”,同时,以开展“三进”活动为契机,让代表工作室“流动”起来,代表与相关职能部门现场办公,缩短与群众的空间距离,增加与百姓的交往温度。提高建议流转和办理效率。
2020年,汉阳区人大代表共计开展各类代表“三进”活动829次,参与代表数达1438人次,围绕基层治理、民生保障、复工复产等领域积极发挥代表作用,推动了公共停车位建设、下水管网改造等一批民生实事圆满完成,全力做到群众呼声事事有回应、社会关切件件有着落。
下一步,区人大将进一步健全代表履职考评机制,落实落细代表建议办理机制,将人大代表“三进”活动与建设宜居宜业新汉阳、探索超大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优化营商环境、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等相结合,丰富形式,增强实效,用心用情为群众和企业办实事、解诉求。
来源:人民日报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