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城市软实力和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支撑,是晴川街道的独特优势,突出街道特色,深入实施“文化+”战略,打造文化品牌,发展文旅产业,构建“文化+”融合发展新格局。
万里长江和千里汉江奔流交汇,从武汉人心尖上的宝地南岸嘴到“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的龟山,从武汉近代工业发祥地“汉阳造”到城市客厅琴台中央文化艺术区,千年历史中积淀下的武汉文脉,都浓缩在这条浪漫又富有诗意的街道。
以“文”立街
构建“文化+”融合发展新格局
“当前,伴随经济和消费升级新需求,文化在城市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价值更加凸显。”
严漫丽介绍,晴川街道在汉阳地形版图上形如官靴,镇守北部。辖区的文旅资源丰富,晴川阁、古琴台、龟山、月湖、张之洞与武汉博物馆等独有的文旅资源都在晴川街。
“楚天第一名楼”晴川阁
“我们的目标是以知音文化、汉阳造文化等晴川独特的文化基因为纽带,以‘文化+’为‘一街一品’的发展定位,构建‘文化+’融合发展新格局,让武汉人民认识晴川,体验晴川,记忆晴川。”严漫丽说。
“文化+”的理念是指把文化元素融入到各产业领域中,成为新业态,其实质就是文化内涵和功能的再延伸,充分发挥文化产业的渗透、融合与提升作用,着力打造文化品牌,做强做大文化产业,增强文化软实力和综合竞争力,引领带动街道经济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
长江与汉江交汇形成南岸嘴
晴川街道希望通过做大做强“文旅、文创、文娱”产业,引进全周期的品牌活动,提升琴台文化效应,擦亮文化地标,叫响“知音文化”IP。
汉江与月湖之间,琴台音乐厅、琴台大剧院和即将开放的琴台美术馆共同组成了武汉的文化地标——琴台文化艺术中心。作为用文化联结世界的重要载体,琴台文化艺术中心是晴川街发展“文化+”战略非常重要的载体。去年,武汉啤酒节的主会场也设在琴台大剧院。
琴台文化艺术中心汇集了琴台大剧院、音乐厅、美术馆
发展“文化+”产业,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不断丰富文化产品供给,实现文化惠民“零距离”,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也是街道的努力目标。街道把辖区内的文旅单位集聚起来,整合资源,搭建平台,让文化成果惠及居民。
琴台大剧院经常为辖区居民发放惠民票,把老百姓喜欢看的节目,比如京剧、红色经典和亲子节目通过多种方式送给居民,让老百姓走到文化中心去,了解晴川文化,传承知音文化。
琴台大剧院
辖区居民到社区做志愿者,通过志愿服务积分进行兑换或者参与社区治理工作就可以获得惠民票。此外,辖区内的明德书院也会举办公益性讲座或活动走进老百姓,为老百姓提供高端学习场所的文化资源,像插花、国学讲座、亲子活动、书法等这样的课程,居民们也可用积分来兑换。
金牌管家
优化营商环境走“新”更走“心”
发展文化产业,打造文创项目,服务文化企业,街道要当“金牌管家”。于汉阳铁厂百年工业遗址之上建设的融创·武汉1890,总体量131万方,涵盖34场处工业遗址群落,是晴川街道的重点项目。
融创·武汉1890项目工业遗址先导示范区全景
这个项目是工业遗址提档升级,项目区域原来有一个大型钢材市场,当时原有商户的腾退工作难度相当大。商户们在这里做了几十年生意,不愿意搬到新地方去。街道就逐户上门做工作,同时还要协调新的钢材市场做好承接准备。“我记得当时正处于防汛期间,好几次,我们一边巡堤,一边在被蚊子包围的大堤上和汉阳钢厂的领导谈如何妥善解决这个事。”
“1890拾光”艺术馆
“在区委区政府的支持下,半年内,497户商家全部腾退到了黄金口嘉盛工业园,建立起新的琴台钢贸园。1个商户都未流失,连融创都感到非常惊讶,居然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这项看起来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回忆起这个项目,严漫丽为自己这支团队工作的力度和速度感到自豪。
由琴台钢材市场转型而来的钢贸园
尽管琴台钢材市场的商户整体搬迁至嘉盛工业园,晴川街道仍然持续跟踪服务,针对出行和停车不便的问题,街道多方协调,开通了园区到地铁站的摆渡车,并在园区附近新增了一个300多车位的停车场,方便商户出行。
春风化雨
基层治理有力度更有温度
基层治理千头万绪,涉及方方面面、林林总总。除了利用优势文化资源做好惠民工作,晴川街道始终把老百姓的需求切切实实放在心上,以“我为群众办实事”为抓手,解决老百姓反映的突出问题,难点问题。
“网红打卡地”张之洞体育公园的建成就是一件居民点赞的大实事、大好事。张之洞体育公园所在地原来是一片闲置绿化地,居民多次建议要加大公共用地利用率。街道了解情况后多方调研,积极呼吁。在区委区政府推动下,争取了相关的项目。如今的张之洞体育公园,篮球馆、羽毛球馆等文娱设施一应俱全,经常举办一些赛事,很多网友慕名前来拍照打卡。
张之洞体育公园
“欢迎大家来晴川街走一走,看一看,感受‘晴川历历’、‘芳草萋萋’的诗意浪漫;感受‘楚天第一名楼’和最美彩虹桥的刚柔并济,还有刚劲进取、有情有爱的晴川人。”严漫丽在演播室向网友们发出诚挚邀请。

名额有限,先到先得哦!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