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上是每天4点起床送报纸,然后再去社区报到领任务,也就是为街坊邻里干点力所能及的小事。”今年52岁的的陈斌,家住汉阳区赫山社区,是一名报刊投递员,也是一名社区“资深”志愿者。3年以来,陈斌每天“扎根”社区服务居民,邻里情况“一口清”。这几年,受疫情影响,社区志愿者来来走走,只有陈斌始终坚守。
陈斌(右一)在赫山社区担任志愿者
妻子救人受重伤,社会各界接力帮扶
“我曾经淋过雨,如今也想努力为别人撑把伞。”陈斌告诉记者,1993年发生的一场意外改变了他的一生:从事保姆工作的妻子陈信荣为保护雇主的幼女,与入室歹徒搏斗时身中37刀,虽然性命保住了,但留下严重的后遗症。发病时,陈信荣常常连自己的丈夫都不认识,陈斌别无他法,只能贴身照顾。
长江日报报道陈斌夫妻事迹
投递员工资并不高,儿子出生,加上妻子常年需要治疗,陈斌家庭生活一度陷入窘境,幸好有社会各界捐助和帮扶,帮助他挺过难关。“最困难的时候,靠着‘吃百家饭’才支撑下来。”现在,陈斌也想出份力回报邻里。2019年,一次偶然的机会,陈斌在辖区户外驿站休息时,看到社区在招募志愿者,便上前报名登记,从此投身到社区志愿服务当中。
从受助到助人,风雨无阻投身志愿服务
成为社区志愿者后,陈斌每天4点起床开始送报纸,上午9点左右干完工作,就径直来到社区开始一天的志愿服务工作。街头巷尾,楼上楼下,给高龄老人买药送药,为行动不便的街坊买菜送菜,安全巡逻、政策宣讲、……陈斌一天有时要跑几十趟。在这里生活了几十年,邻里之间,一草一木,陈斌都很熟悉。赫山社区下辖13个小区,面积大,居民居住较为分散。每次开展全民核酸检测,陈斌都会主动要求协助医护人员收集、转运小区居民核酸检测样本。
身穿防护服的陈斌(左一)在收集核酸检测样本
“核酸检测样本关系到居民健康,工作量大且不容出错,这个事,交给陈师傅,我们都很放心。”提起志愿者陈斌,赫山社区党委书记祝鹏赞不绝口,无论艳阳高照,还是刮风下雨,陈斌总能准时无误地将检测样本送到指定地点。
“我记得他50岁生日那天,送完报纸后,就来社区帮助团购物资。”对此,祝鹏印象深刻。当天,陈斌和其他社区志愿者一起去超市团购,拖了500多斤生活物资回社区,逐一分发给居民。从早上5点一直忙到下午4点,中间就吃了一顿饭。“他干完活才告诉我,确实让人感动。”看陈斌太辛苦,祝鹏让其回家休息,才知道生日的事情。
饮水思源,邻里之间延续真情大爱
“他对社区居民的好,大家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赫山社区居民刘爹爹说,这些年,陈斌一直默默付出,不求回报,逢年过节,社会各界捐赠的困难群众慰问品,他总让社区留给更需要帮助的人。
善良是心意相通的,陈斌每天早起外出送报纸,家里有什么事没能及时赶回来,社区居民也及时顶上,帮忙照顾其家人。陈斌有一个18岁的儿子叫陈雨龙,前段时间要去外地参加计算机考试,路途较远加上考试时间较早,没有私家车的陈斌有些发愁。“你总是帮助别人,今天也让我帮帮你。”赫山社区党委书记祝鹏得知情况后,主动开私家车将陈雨龙送到考场。
“我经常告诫儿子要懂得感恩,永远不要忘记爱心人士给予我们的帮助。”陈斌说,现在家里情况有些好转,应该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回报社会,回馈邻里,希望儿子也能把爱心和责任传递下去。
(通讯员:李晓军,敖楚昀,袁媛)
请输入验证码